热点新闻
题记:从《阁楼》中主人公“我”的症状出发
2024-11-12 10:23  浏览:178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拙作小说 阁楼 昨获猫伯乐推文并得到任真大掌门超赞鼓励,在今早发布的昨天简书创作者“每日榜单”的排名中再次拔得头筹。在此除了对伯乐、掌门和各位文友的肯定与支持表示感谢外,也想从本文创作中涉及的部分心理学概念切入并略作展开,给广大文友提供一些经验和素材,可供各位取舍后借鉴到未来的创作当中去。

当下在各位简友的作品中,各类与精神病症状和精神分析治疗有关的话题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不过由于许多朋友平时缺乏对相关科研资料的阅读和深入理解,盲目借鉴使用已有流行作品的桥段,以至于引喻失义,在情节构思和人物设计上出现许多纰漏,最终将导致故事本身缺乏逻辑性或者情节被引向了不合理的结局。以下笔者将简要介绍一些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概念,并结合小说 阁楼 的创作进行案例分析,以达到向各位笔友提供借鉴的目的。

首先就文艺作品角度而言,创作者不大可能从浩繁的统计数据或者专业的药理、病理学资料入手向读者描绘精神类疾病。取而代之的则是通过将患者的症状以行为、言语和想象等方式进行展示,以帮助读者利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代入到作品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拥有的立场中。




网图:精神病症状

基于传统定义上的所谓精神分析师,不论采用何种治疗路径,都会通过对临床症状的观察,记录按住由不同症状所引致的不同身体反应,也即侧重点是病理过程而非症状本身。法国已故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区别于一般医学生将症状看作是一个“指示”,而是将其看作一个“能指”;后来他别出心裁地结合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侧重于症状的语言学方面而将其看作是一个隐喻,也即一个意指过程;在其晚年更是因为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无法被“能指化”的实在和原乐上来,进而参考拓扑学相关知识提出了“症像”的概念。




雅克.拉康像

拉康之所以将症状看成是一个“能指”,其目的就在于将临床研究的重点从病理学转移到症状上来。病理学看重的“指示”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的“能指”之间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总是要有一个外在的参照物,而后者只和其他“能指”发生作用。拉康赋予了症状一定的自主性,它总是和其他“能指”相关,也总是在与其他“能指”的联系中获取意义。要彻底了解患者的致病原因,必须从症状出发,将其看作一个“能指”,放置在能指链中,寻找症状自身的意义。

拉康所谓的症状其实是一个隐喻,也即其语言学维度。因此格外重视倾听患者的话语,不仅仅是患者口头说出的,更要注意患者未说出的。那些潜藏在字句间的停顿、反复,才是分析师真正关注的内容。分析师要把这些“能指”放置在“能指链”中,结合患者的经历赋予当前症状以意义。

在小说 阁楼 中,所谓的“心理分析师”Wendy在熟知主人公“我”罹患心理和眼部疾病的真实病因的情况下,为了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摸清“我”掌握某个商业机密的深入地步,当然也包括了解“我”所患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制造相对保守、宽松的治疗环境,并引诱主人公主动将话题引向其心底深藏的秘密。此话题的转移也即拉康所谓“能指”放置在“能指链”中的滑动过程,正是通过这种滑动才使得主人公心理学意义上的“主体”若隐若现。

Wendy通过对“我”在言说中隐藏于字句间的停顿、反复甚至性条件反射等症状,来分析主人公的病情以及潜意识中没能表达出来的内容,以对其病因、病情做出清楚的判断。因此Wendy在和患者对话中的语言其实完全不是其内心真实所想表达的内容,而仅仅是为了诱使“我”不断讲话以暴露内心中因此秘密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许多涉及心理学分析领域的作品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常识性的漏洞在于扮演倾听的“他者”的心理学分析师过分地参与了同患者的对话过程,以至于其本身也在言语中泄露了很多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事实上所有精神病患者,也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分析师,而精神分析师一旦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立场乃至潜意识,则反而会被精神病患者发现其深层次的动机而导致治疗失去效果。此问题当引起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注意并争取避免类似错误反复出现。

发布人:ec6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