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动画播种新时代的“红色种子”
2025-08-30 18:23  浏览:48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聚展会”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聚展会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以红色经典文本为主题的优秀影视动画作品。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年度动画作品“推优”名单中,《林海雪原》《芦荡奇遇记》《延安童谣》《记忆延安城》《翻开这一页》《可爱的中国》《讲武青春》等“红色动画”榜上有名。这些主要以党史、新中国史和革命英雄人物为题材的影片,通过精妙创意和精良制作,将红色文化与动画艺术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观众从小树立红色理想。

叙事策略:童心讲述红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儿童视角,新时代的红色动画在展现建党百年史实、革命英雄事迹的同时,多善于使用符合少年儿童认知特点和审美喜好的叙事方式。

通过反映当下小观众心声的叙事设计和契合时代潮流的创意巧思,电视动画片《芦荡奇遇记》(2021)个性化地实现了红色经典故事的当代演绎。影片设置了一个当今时代与抗战时期交织的时空语境,从主人公小胤的视角,在讲述一个穿越回六十年前去沙家浜四经村“寻找奶奶”的冒险故事的同时,展现了一个从酷爱西方科幻英雄到逐渐发现民族英雄并踏上自我觉醒与蜕变之路的当代小男孩的真实心声,从而形成了两条内外交相呼应、彼此观照的故事线索。这两条叙事线的展开立足儿童本位,外在的革命冒险之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满悬念,抓住了小观众的好奇心,内在的心灵成长之路层层相接、丝丝入扣、共情共鸣,回应了当下少年儿童的成长烦恼。

值得一提的是,《芦荡奇遇记》中的道具设计,巧妙借用小人书《沙家浜》这一时下孩子们颇为罕见的“年代之物”作为“穿越”的媒介。在“书虫沙沙”的引导下,小胤奇幻地跌落到“小人书的世界”里,这一精巧构思不仅形成了叙事层面的“套层结构”,也令后续亦虚亦实、虚实交叠的冒险故事更为可信。同时,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亲历抗日行动并参与拯救奶奶的契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并肩投入到阳澄湖畔芦苇荡旁护送新四军伤病员转移的真实事件里。片中犹如传家宝的小人书,不仅是承载红色记忆、记录老一辈革命英雄事迹的物质载体,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砥砺新一代强国之志的精神信物,将三代人的爱国之情与崇高理想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镜头语言:诗意书写红色历史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共同铸就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凝聚成了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大多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采用写实主义影像风格,以达到对革命场景和历史细节的真实刻画,努力在家国情怀、红色精神与主流观众群体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然而,高度凝练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如何巧妙地“转译”成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面对小观众,如何展现战争中的残酷景象,以及革命将士前赴后继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的英雄壮举?真人实拍影片可能会存在不小的挑战,但借助动画“非直接记录”的艺术创作特点,却可以巧妙化解以上难题。红色主题动画片通过诗性写意的镜头进行艺术化处理,不仅拓宽了红色影视作品的美学疆域,还可以帮助儿童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培育革命情感。

动画电影《最可爱的人》(2020)以抗美援朝故事为蓝本,在描写邱少云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一幕时,画面中有意避开了对主角的正面镜头,而是精心设计了一组志愿军与烈火燃烧的平行剪辑镜头。镜头在战友关切、焦急、悲愤、隐忍到最后不忍直视的目光与熊熊燃烧、逐渐失控的火焰之间不断交织切换,就在邱少云即将被漫天大火吞噬的瞬间,画面中显现出一棵遒劲有力、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随后,烈焰喷涌,在激流中汇聚的火光似乎欲将黎明前美帝国主义笼罩下的黑暗彻底撕裂。片中对牺牲场面充满诗意的借喻镜头,含蓄地表现了先烈义无反顾、以身许国的抗战事迹,并将先辈刚直正大、浩气长存的革命志向和屹然挺立、岿然不动的革命信仰形象地转喻为永存于天地山海间的苍劲之木,更通过怒吼冲天的烈焰传递出欲与劲敌奋战到底的必胜信念。动画电影这种诗意的镜头表现,帮助小观众“看到”我们党波澜壮阔百余年历史中饱含的大无畏精神与奔腾不息永远跃动的红色力量。

数字传播:影像复现红色档案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档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当下,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革命文物、红色遗产亟待抢救保护,借助动画这门兼具影像创造性和纪录性的视听艺术,不仅可以具象化地再现烽火岁月中先烈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还能够数字存储、客观还原革命场景、红色遗迹和历史遗址,从而对小观众展开行之有效的红色文化普及,实现身临其境般的革命教育效果。

电视动画片《记忆延安城》(2019)是一部由延安革命纪念馆推出的180度环巨幕影片。该片在文史记载与图片影像资料的基础上,数字化仿真复原了1937年1月13日起党中央进驻延安至1938年11月20日被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前的古城原貌和革命旧址,记录了一段抗战初期延安人民在党中央指挥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宝贵史实。数字动画让这座消失的千年古城连同城市记忆得以直观呈现,帮助年轻人铭记红色历史,传承延安精神。

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的动画作品《四海今歌赵一曼》(2021)借助先进的数字动画制作手段,将虚拟现实和高精度数字采集技术运用到了短片的创作过程中。通过云数据高清还原革命烈士赵一曼在东北的抗战场所,结合她临刑前在火车上给儿子写下的珍贵遗言手迹,真实还原了先烈赵一曼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足迹和心路历程。多机位和多景别的镜头切换引导小观众追随先烈的脚步,重访当年英雄学习、成长、抗战的活动场所,回溯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壮烈场景。这些根据遗迹、遗物数字重现的影像细节,不断见证着这位革命战士、英雄母亲赤胆忠心、铁骨柔情、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革命人生和始终坚守的革命信念。

用动画盘活红色资源、铭刻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礼赞红色信仰,增强我国少年儿童的精神力量。让动画在祖国未来一代人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红色种子”,点亮两亿八千万中国孩子的心灵与梦想之路。

作者系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项江涛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发布人:dc1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