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段回顾2024年以来全国医疗应急工作的视频拉开了在重庆市召开的2025年全国医疗应急工作会议的大幕。会上,各地深入交流医疗应急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多地现场分享实战经历和好经验,相互启发、干劲满满。这场开在春天里的大会,不仅坚定了大家推动医疗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更坚定了各地接续奋斗、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
应对实,执行快
急难多、战线长,指令强、指标硬,责任大、任务重……这是医疗应急工作的几个突出特点。然而,面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卫生健康系统都是迎难而上,应对实、执行快,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介绍,过去的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力有序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共计150余起,调派300余人次国家级专家指导支持救治工作,收治伤员均得到高水平、高质量治疗。线上会诊既为指导伤员救治、快速了解事件概况提供了支撑,也减少了各地突发事件处置的压力。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组织线上会诊40余次,诊治伤员600余人;其中,在西藏定日6.8级地震紧急医学救援中,先后组织线上会诊13次,指导重症伤员救治。
国家层面在努力,各地也在持续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智慧急救”数字化应用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谋划的数智赋能新助手。2024年6月,该应用1.0版本上线运行,初步构建起日常应急资源管理,以及突发事件事前监测预警、事中调度处置、事后复盘总结闭环处置的新模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表示,该应用以院前急救协同机制构建、社会急救人员培养管理、应急资源动态管理、智能化调度指挥等为牵引,以数字化建设推动改革重塑医疗应急工作体系。该市梯次化响应的医疗应急力量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应急队伍队员平时做好医院的医疗工作、接到指令可立即响应集结出动的“平急结合”。
在筑牢医疗应急防线方面,湖南省持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2025年已拨付专项资金2300万元,用于医疗应急队伍装备更新、培训演练和运维保障。各市州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全省公共场所AED安装数量从2020年的不足100台,达到目前的5973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常实介绍,湖南省围绕紧急医学救援“快、强、准”的要求和目标,创新跨区域联片指导机制,将全省划分为4个片区,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湖南省还抢抓机遇,创建“1+N”航空医疗救援模式,推进航空医疗救援在人员搜救、力量投送、伤员转运等关键环节的实战化演练和应用,已在129家医院设置直升机起降点。
会议指出,2025年,要持续建设完善“平急结合”的医疗应急救援体系,全方位提升应急能力。目前,已完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在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规划布局,提前实现关于“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0个左右国家基地的目标。下一步,将推动健全医疗卫生救援的专项预案和制度。各地要加快国家基地建设进度,科学规划省级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治、中毒救治、核和辐射救治等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化布局的紧急医学救援核心支撑。此外,2025年将推动建设全国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提高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应急医药物资储备,为高效协同开展医疗应急工作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和医药保障。
小切口,大文章
2025年春运期间,很多人有一个新发现:在火车站、在列车上,循环播放着体重管理公益宣传片。“健康体重一起行动”搭着开往春天的列车一路疾驰。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需要,更是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推出“体重管理年”活动,以体重管理这一小切口,推动解决慢性病防控这一“大问题”。国家层面不仅制定了体重管理原则、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等技术支持文件,还举办“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会,并两次召开体重管理专题新闻发布会,聘请奥运冠军担任体重管理宣传大使,实施健康体重宣讲进机关企业等,“健康体重一起行动”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浙江省围绕“体重管理年”活动,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构支撑、全民参与的体重管理工作格局,实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四高一重”共防共治共管。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俞新乐介绍,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重管理工作,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浙江行动,15部门联合出台活动实施方案;省编办、省民政厅将包括体重管理在内的健康促进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履职清单;同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构建体重管理预防、筛查、诊断、干预(治疗)、随访医防融合服务闭环。比如,建立首诊测身高体重腰围制度,加强超重肥胖人群筛查,全省医疗机构首诊测身高体重腰围比例由启动前的19.0%增长到41.7%。
“浙江省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重点人群筛查、数据分析、门诊建设、社区干预、多病共管、体卫融合等模式创新,以体重管理这个小切口逐步破解慢性病防控这一事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俞新乐说。
会议给各地布置了任务:在体重管理方面,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支持性环境,积极统筹多方资源,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作用,形成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强大合力;在推动重大慢性病防控方面,坚持预防为主,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要切实发挥在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慢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优势,主动开展科普宣教,指导公众做好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探索推广重大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守底线,保安全
血液安全、器官移植、安全生产、医疗监督、平安医院建设、重点传染病防控救治等,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守底线、保安全,是每一位卫生健康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
血液,被誉为“生命之河”。会议介绍,2024年全国无偿献血达1582万人次,无偿献血量达2692万单位,千人口献血率为11.4。为保障首都等重点地区以及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的血液供应,2024年省际共调配血液58.3万单位,同比增长35.1%。其中,四川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山东省等省份作出较大贡献。
“2024年12月,推出金奖献血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为金奖献血者在高水平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检验检查、住院手术等便捷服务。2025年3月将在全省全面实施。”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冰介绍的创新激励措施备受与会者关注,这一做法也极大地激发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
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献血者异地办理血费减免,是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之一。会议强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确保覆盖全国每一家血站;2025年要持续推进无偿献血法治建设,大力发展团体无偿献血,加强血液联动保障,加强血站建设,加大表彰奖励力度,畅通献血者诉求表达渠道,积极保障献血者权益。
重点传染病救治的高质量开展,为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印发麻疹、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等诊疗方案,持续强化培训;根据重点传染病季节或流行趋势,及时部署调度。会议强调,针对近年来多种传染病同期出现的情况,各地务必提高警惕,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持续开展健康宣教和宣传引导。
在医疗监督、平安医院建设等方面,各地在过去的一年持续发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宇介绍,北京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理念,推动安全基因融入诊疗服务、项目建设、院感防控等业务。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民表示,该省积极推动行风管理常态长效,做法之一是推动行风建设由部门负责向系统联动转变,全流程、全链条推动行风持续改善。在国家层面,推进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智能化和嵌入式监管工作,通过调研、飞行检查、约谈,督促各地强化警医联动和应急处突演练;加强医院警务室建设,推进医院安防系统建设。截至2024年底,三级医院安防系统达标率近99%。
会议指出,要坚持综合监管,全要素规范依法执业。增强监管预见性和时效性,强化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不断提高医院巡查整改成效,促进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科学规范健康发展。一以贯之,从严推进行风治理,确保行业治理为国家发展大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实干争春早,奋进正当时。当前,全国医疗应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全国医疗应急工作上下联动仍需加强等。会议强调,医疗应急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开动脑筋,创新方法,锚定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要雷厉风行,在基层基础、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一步谋篇布局,务求实效。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通讯员 郭铃钰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SGIUJTK】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