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北宋文学家:苏轼
2024-11-26 00:40  浏览:84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历史人物‖北宋文学家___苏轼     

作者:兰  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在北宋的文学星空中,苏轼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巨星,以其横溢的才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学瑰宝。


    苏轼的作品,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从他那豪迈奔放的词篇到洒脱随性的散文,无不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对自然的热爱、对世间百态的洞察。

且看那篇《赤壁赋》,当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幅悠然惬意的江上夜游图在眼前展开。在这宁静的江面上,苏轼的思绪却开始了无尽的驰骋。他从眼前的清风明月,联想到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这一宏大命题的叩问。他感悟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这天地之间,人是如此渺小,然而人的精神却可以在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中获得超脱。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在人生苦海中迷茫的心灵。

苏轼的散文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一篇多么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短文。仅仅八十余字,却将一个月夜的小插曲描绘得如此生动。他半夜被月色吸引,去找友人散步,看到庭院中竹柏的影子如水中的藻荇,这样新奇的比喻,让普通的夜景变得充满诗意。而最后那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他被贬谪后的复杂心境。“闲人”二字,看似自嘲,实则包含着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能在忙碌世间寻得片刻闲情雅致的庆幸。

苏轼的作品还反映出他对民生的关切。在《石钟山记》里,他不满足于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解释,亲自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他通过这件事,告诫人们要重视实践,不要轻信传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背后,也是他对世间事物真相的执着追求,是他想要为民众解疑答惑,不被虚假所误导的一种责任感。


    苏轼一生经历了五个皇帝: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微宗。苏轼在仕途上十分坎坷。前期受朝廷重用,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从政40年,其中33年都在被贬滴的路上,真是一言难尽,苏轼为人直率,执着,不拐弯,吃尽苦恼。在他的作品中,就可看出来。但,虽然工作上不顺利,苏轼很乐观,从不放弃文学与诗词,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然而,每一次的被贬,并没有让他的文学之花凋零,反而绽放得更加绚烂。在黄州时,他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却能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样乐观的诗句。即使身处困境,他依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之地,在当时是偏远荒蛮之处,可他却能以一颗包容和欣赏的心去对待那里的风土人情。到了儋州,他也不忘教化当地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苏轼的散文,如同他的人格一样,洒脱、豁达、富有哲理。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理解、对世间的感悟,都融入到那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之中。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让读者在千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北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他在黄州赤壁下的豪情壮志,在承天寺庭院中的静谧闲适,在石钟山探究真相时的执着认真。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更在于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儒家的积极入世,让他关心民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佛家的空灵与超脱,使他能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道家的顺应自然,让他能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伏。

苏轼的作品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完的宝藏,他的作品虽然穿越千年时光,每一次重新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他用他的笔,书写了北宋的一段传奇,也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的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历史与文化、自然与人生的项链,供后世传扬与敬仰,不断地滋养各朝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原创


2024年11月23日

发布人:7a0f****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