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这次进步很大嘛!”这是老师在我一次月考之后做的评价,就如同春风拂面,吹动层层树梢,吹散天上的云,吹起了从前……
起初我做题总是爱钻牛角尖,遇到那些不会的题目,不写出来便如坐针毡,后面的题不管不顾,于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最终成绩便不尽人意。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醒悟,转变便来自于那一块青田石与一把小小的刻刀。篆刻, 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那时对此颇有兴致,便自行摸索。
篆刻里的学问可大着呢。先着一块石料, 在底面刷上墨水, 静候片刻待墨干。一把刻刀, 或执或握,轻轻触及石面,找准角度,便可以下刀刻石了。刀法大致分为两种,切刀与冲刀。所谓切刀,先将刀的一角嵌入石面,然后将刀顺着刀刃的方向向下压, 石料的白屑在刹那间迸起。然后提起刻刀, 石面上便呈现出一痕白迹。紧接着在上一刀的末尾处将刀插进石面,再进行第二刀。如此反复,几刀便可组成一根线条。至于冲刀,就是直接将刀角嵌入,夹角比切刀略小,然后用力一推, 伴着“咔咔”的石头呻吟的声音,石屑飞溅,一痕流畅的线条便显现了出来。
篆刻大都是要破边的。一方印章,刻完了,四角方方正正尖锐锋利的总不好看。所以,刻完一块石料,要用刀柄在四角上敲一敲,在四边上碰一碰,或在大片留白之处划一划。自然,破边是不能随便的破。破边其意义就在于返璞归真,在岁月的洪流里,印章的四角会在桌上碰缺了,四边会在地上摔残了,留白处也免不了留下几个缺口。最好的破边,就是效法自然;次等的,是为破边而破边;三流的,就是假装老手,在角上磕一磕,显示自己不外行。
也许你要说,破边做出来的效果总给人一种笨拙、残缺的感觉。可是艺术,似乎都因为不完美,才有了美——维纳斯是断臂的,胜利女神是掉了脑袋的,兰亭集序是后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是被火烧过的。从那以后,我便将不会的题目放到一边,去将自己会写的题目写出来。我不必隐瞒身上的不完美,而是潇洒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那才是真实的我。
阳光轻洒,穿透树叶间的缝隙,斑驳陆离地映在地面上,如同石上的线条,如同人性的璀璨。